返回首页

关于“斗茶”,你了解多少?

来源:www.cwhyst.com  时间:2022-05-31 11:24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到了宋代,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与茶有关的奇特风俗——斗茶。斗茶又称“茗战”、“点茶”,斗茶这档子看似高雅的“群殴”活动,自然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

让我们回到北宋政和年间,阳光明媚的春日。宋徽宗在宫中举行茶宴,款待大臣们。宴席之间,他兴致大发,令侍臣取来茶具,决定当众施展了自己的点茶技艺。

宋徽宗《文会图》

此时,开春的新茶,已经从福建的建州出发,一路辗转,加急送到汴梁城内,为宋徽宗的表演提供了最新的物料支持。

点茶是当时的时兴玩法,人人精通倒说不上,但关键时刻是要能拿出来露两手的。

竹筅

说起来,过程还挺复杂的。先把被碾成茶末的茶调匀,注入沸水的同时,用茶匙用力极大茶水,让茶叶产生鲜白色的泡沫。击茶的工具,除了沉重的茶匙,也有用一种叫做“筅”的竹制品,样子有点像锅刷。所以,整个点茶的过程,有点像我们现代手工刷锅的升级版。

围观的官员,配合着为他精湛的技术,发出声声赞叹。

宋·刘松年 《斗茶图》

如果此时,我们把视线拉远,会发现汴梁城内,满大街的茶馆、小摊上,一场又一场的点茶大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宋人们知道如何通过快速、有节奏的击打,让白色的泡沫从茶盏中浮起,逐步贴近茶盏边缘。点完茶,他们还要互相比一比。 “汤色显白,汤花凝聚慢退为上”, 谁的茶汤鲜白,并且白色泡沫能够久久地咬住茶盏,就能获得点茶小能手的称号。

此外,更有一种类似当代咖啡拉花的玩法,叫“做茶百戏”。

茶百戏的历史要从斗茶说起:在唐朝,用煎茶法,到了宋朝,宋人将茶饼先烤后磨成末,而后经过取火、候汤、茶盏、调膏、击拂等步骤形成茶汤。茶文化在宋代极为盛行,宋人会玩,举办活动来评比茶叶品质和品饮技艺,这就是斗茶。

陶民盏盟人展示茶百戏水丹青技艺

水丹青--蝶恋花

茶百戏--茶汤上作画。分茶也称汤戏或水丹青。宋人陶谷《清异录》“生成盏”条载:“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可见水丹青是自然幻化出来的,而非“画”出来。宋代分茶是一项绝技,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值得我们后人细细品读,并发扬光大。

总之归纳一句话,宋人真的很会玩,真的可以深入多了解,宋朝的饭局也很有意思,请多关注我们,后续我们会多答一些。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本答案部分内容来源东家匠人陶民之家。

【文藏来答】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古人的茶画中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嗜茶风尚,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在我国丰富悠久的茶史中,『斗茶』是茶文化的一种。最早的『斗茶』,起源于贡茶基地。人们为了选出最好的茶贡献朝廷,茶产出后在一起『斗比』。后来,『斗茶』渐渐流行,上至宫廷、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百姓,几乎『斗茶』成风。不但产茶要『斗』,卖茶也要『斗』。『斗茶图』应运而生。

赵孟頫 斗茶图 局部

作为爱茶画家,赵孟頫还有著名的《斗茶图》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图中设四位人物,两位为一组,左右相对。每组中的有长髯者均为斗茶的主战者,各自身后的年轻人在构图上都远远小于长者。他们是徒弟或『侍泡』一类人物,属于配角。图中左面这组,年轻者持壶注茶,身子前倾,两小手臂向内,两肘部向外挑起,姿态健壮优美有活力。年长者左手持杯,右手拎炭炉,昂首挺胸,面带自信的微笑,好似已是胜券在握。右边一组,其中长者左手持已尽之杯,右手将最后一杯茶品尽,并向杯底嗅香,年轻人则在注视对方的目光时将头稍稍昂起,似乎并没有被对方的踌躇满志压倒,大有一股『鹿死谁手』还未知的神情。图中的这两人物动静结合,交叉构图,人物的神情顾盼相呼,栩栩如生。人物与器具的线条十分细腻洁净。

刘松年 斗茶图 局部

赵孟頫的《斗茶图》从人物的设计到道具等的使用较多取自刘松年的《斗茶图》。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有一幅赵孟頫所画《琴棋书画图》,其中点茶情景十分细腻传神:方巾绿衫的男子正在茶台上点茶,而腰背插着鹅毛扇的董角茶童正在端盏奉茶。从茶台上的茶具看,点茶用的茶筅是扁片状的竹丝帚,而不是后世日本流行的圆球状;点茶的茶碗类似白釉镶边大盏,其下是朱漆天目台,这与南宋『瓷盏漆托』的记载和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十二先生』所画茶筅、陶宝文、秘阁等基本相符;而奉茶用的茶盏是类似青白釉的海棠杯,并配有船形茶托;其旁还有青绿色的带盖圆形盒,谅必是储存茶粉的茶盒子;另一侧则有置于青绿色类似青铜炉具上的带把凤首执壶,看上去颇有波斯风格,与上海博物馆藏的仇英《仿宋人》册页中蒙古骑兵骑马过河手中所持凤首壶形制,十分接近。

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

从画面看,这是文人雅士在湖石假山、青石雕栏的庭院里,抚琴对弈,挥毫泼墨,进行『西园雅集』之类的风雅活动时点茶奉茶的情景。从题材和风格而言,类似与北宋《文会图》《十八学士图》中的茶事雅集大同而小异。

元 赵孟頫(款) 江村渔乐图页 绢本设色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外,据传赵孟頫还画有《陆羽烹茶图》。他的同乡画家钱选也画有茶画两幅。一幅是《卢仝煮茶图》,现尚存世,纸本设色,卢仝头戴纱帽,身着白衣,席地而坐,正在指点女婢和长须老仆烹茶。画上部尚有乾隆乙巳仲秋题诗。另一幅为《陶学士雪夜煮茶图》,《历代鉴赏》卷九著录,原画未见。与赵孟頫、钱选为同时代的湖州人胡廷晖画有《松下烹茶图》,著录于《好古堂画记》。赵孟頫的外孙王蒙擅长山水、人物画,有《青卞隐居图》《花溪渔隐图》等名作,他的茶画《煮茶图》,至今也仍存世。凡此都说明,元代前期,在浙西一带的文人吃茶嗜茶,依然成风。

原文作者:鲍志成(作者系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荣宝斋》2018年4月刊《赵孟頫茶书画述略》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书画】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