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宁波民间习俗有哪些少点

来源:www.cwhyst.com  时间:2022-05-23 08:08   点击:2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吃露天米饭

 

二月初二日,旧时女子相聚携米和炊具去郊外,搭起镬灶烧饭,还去偷割农家田园的菜

煮羹,俗称“二月二吃露天米饭”,近人张延章《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云:“二月百花生

日临,妇人十四作停针,风光最好是初二,闺女露天烧点心。”希望吃后人会聪明,乡间称

吃“天野羹”。在未吃前,先盛一些饭放在或抛在屋瓦上,让麻雀吃,叫麻雀捎信给百花娘

子,祈求灵聪。

 

现在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农业生活也渐渐被城市生活所取代。这一习俗,也只有小

时候在外婆家里过过。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万千情感涌上心头,已经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中

的宝贵一章。

 

2

、包红指甲

 

七月,凤仙花

(

宁波称“满堂红”

)

盛开,少女捣花汁以染无名指及小指,后发展为十指

全染,谓之“包红指甲”。包法,用满堂红花掺和少许明矾捣烂,睡前用豆叶或夏布缠裹指

甲,如此三四次则其色深红,亦有以白花包者则成玉白色。其色短期洗涤不去,日久渐退,

故引人喜欢。俗传包过红指甲的手,腌咸菜、苋菜股、臭冬瓜不易坏,传说还能防蛇。如能

延至次年正月初一不退色,能使老人看后眼睛不会昏花,更是讲得神乎其神。

 

这一习俗直到今日还是相当流行的,我个人觉得它比涂指甲油好看,而且健康多了。还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包手指,我很顽皮,常常早上醒来的时候就发现,昨天晚上裹得豆叶和

花泥被我折腾的满床都是,老妈只能给我重包。经过又一夜的的折腾之后,我就会翘着包的

红彤彤的手指去跟小朋友们臭美一整天。

 

3

、立夏注夏绳

  

宁波习俗,立夏家家户户以红茶煮蛋,称为立夏蛋或茶叶蛋。在立夏节最有趣的是“拄

蛋”。作家长的在立夏之前,先用五色丝线结成蛋套,放入茶叶蛋,让孩子挂在胸前。孩子

们则手持茶叶蛋,以一头相互挤压,蛋壳保持不碎者为胜。大人小孩不管年龄,常参与此游

戏,以此为乐。除此之外,立夏节孩子系七彩丝绳。民间称夏季食欲不振、气候不适而消瘦

为“注夏”,以为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发辫上,可以消暑祛病,以防注

夏。

 

提起“拄蛋”,那在我童年可是一件超级好玩的事。就算是现在,我有时立夏回家,老

爸老妈还会童心未泯的和我玩“拄蛋”。但是,这拄坏了的蛋,可够我们全家吃上好几天的

了。

 

4

、端午

 

 

 

 

 

民国张延章《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说:“五月端阳老虎画,艾旗蒲剑辟群妖;雄黄红

蘸高梁酒,苍术还须正午烧。”描端午老虎、做布虎是宁波过端午的另一习俗,就是用“百

兽之王”的老虎来镇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五毒”。是日,用雄黄在婴孩额上写

上“王”字

(

示兽中之王

)

,有给孩子穿虎纹的衣服,缝制布虎和老虎枕头,谓“年年端午五

月五,剥过粽子做布虎”。与别地稍异者,宁波的端午老虎雕版印刷花色特多,在约四五寸

见方的纸上,绘有一虎一孩、一虎二孩、一虎三四孩,有二虎一孩、二虎二孩、二虎三四孩,

虎、孩姿态各异,尚有李存孝七岁打虎、杨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图。

30

年代时,曾有人收藏至

150

余种。将黑色版画“端午老虎”纸供孩童添上红蓝等颜色戏玩,称“描端午老虎”,描

好后贴在门或墙上,谓可辟邪。解放后,端午节习俗有所改变,吃粽子、小孩挂香袋、悬蒲

艾仍行。近年,未婚男青年

 (

俗称毛脚女婿

)

向女方家中送端午节礼品花费趋重。

 

5

、八月十六中秋节

 

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追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

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国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现鄞州)人史浩因

母生日为十六日故易之。清袁钧的有诗“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从此非时来竞渡,

家家十六看龙舟”。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神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宁波

月饼以苔菜、水昌月饼见强,别具风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