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请解释这3种阻滞剂的意义和区别:β受体阻滞剂

来源:www.cwhyst.com  时间:2022-09-07 03:47   点击: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展开全部


知识点: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或者竞争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 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意义:β受体阻滞剂又可分为非选择性(β1、β2)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中包含了选择性β1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
区别: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于β1、β2、β3选择性低,全面作用于β受体,但是针对性低,不利于专项控制。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针对某个受体因素进行阻滞,但是生物利用率低,首关消除大。

文化從何而來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在东南大学“华英文化系列讲座”上谈到中华文化起源时说——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文化区系类型学说”。他认为,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地区性的文化圈,文化圈里又有不同的类、不同的系。他根据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现象,将中国划分为六七个区。每个地
方都是将就着当地的资源过当地的日子。经过互相学习、互相模仿、商品的交换、知识的交换,还有人口的交换,最重要的是男婚女嫁,以及抓人家做奴隶,经过如此这般交换以后,慢慢才并合成一条条线。我自己也找到一条很重要的线,就是相当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时代。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陕西形成一个文化,后来分为两条线,一个是陕西西安的半坡文化,另一个就是旁边的河南陕州古城南的庙底沟文化。在考古学意义上,“文化”就是怎么样过日子、住什么样的房子、烧什么样的陶器、用什么工具来敲石头、敲成什么样子等等。这两个文化,本来是很类似的文化,后来有了不同的发展。我们从半坡文化的工具看,渔猎工具越来越多,农耕的比例比较少;而庙底沟呢,农耕农具的比例相当大。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隔着河过日子,然后慢慢地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庙底沟文化的实力逐渐强大了,于是慢慢地往外开展了,越到后来,越往东走。这样东边的地方慢慢地就采用庙底沟文化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变成了黄河边上一个相当显著的生活生产方式。当时东北的红山文化,就早于庙底沟文化,是有玉器、玉刻的文明,还有神庙。浙江杭州旁边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也有很好的玉刻器具,有很大的土台,有很好的木结构房子,还有水稻。湖北石家河有一连串的城市,每一个都比庙底沟看着要像样子。而山东的大汶口,甚至可能有了文字,因为有几个字留下来了,不是普通的符号,而是文字。

  你看,四周有这么好这么多的大的文明,居然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几乎全塌下来了。但庙底沟文明,不但没塌,还变得更强大,影响范围更广了。庙底沟文明向两边扩展,它去了黄河南岸的河南、黄河北岸的山西,尤其是山西的运城平原。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经发现有极大的古城,有城墙,有道路,有宗庙,有大的礼仪性建筑,有大的公共建筑,有非常大的水沟,这些现在还在继续发掘中。

  注意到这一串现象,我就认为这个庙底沟二期,在其他文明塌下来之后,它站起来了,应该讲就是中国文化的起源。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其他更早的文明,早到五千年以前就有了。但我认为,庙底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